撰文/Ryan Wang(文章出處:http://ryanwangblog.pixnet.net/blog

 

《市場區隔》

最近正在拜讀塞斯高汀的紫牛2,裡頭提到知名的行銷人貝佐斯提到:廣告已死,這是因為未來的產品自己就具備行銷概念而會自我行銷,最後所有行銷經費都將被收回,而轉投入此類紫牛商品的創新研發之中,而產品之所以能夠自我行銷,主要在於"附加價值",書中舉了兩個例子,多年前一輛要價一萬兩千美元的高級車,其中音響設備就佔了八千美元的成本,最後卻還大賣,更特別的是,這群買了附有高級音響的高級車車主,在家中卻捨不得買一套高級音響,於是便被人戲稱,他們買的不過是附有四個車輪的音響霸了。另外一個例子,塞斯高汀有一次動疝氣手術,由於術後疼痛難耐持續幾個小時,醫生只告訴他所有人都一樣會有疼痛感,於是高汀試著自己找方法舒緩疼痛,最後發現,在他喝了一杯蔓越莓汁,並含著一顆喉糖後,疼痛立即紓緩許多,這時高汀便想:為何沒人告訴我?

或許在產品上加裝一套高級音響需要成本,但手術後告訴病人只要喝一杯蔓越莓汁,並含著一顆喉糖就能舒緩疼痛卻不花任何一毛錢,但不論是音響或是蔓越莓汁和喉糖,都是產品本身之外的附加價值,但人們卻會對此買單,回到產品企劃,單純的和競爭對手比較產品的品質及價格是在紅海做競爭,但若比較的是我有而你沒有的"附加價值"時,則是回到藍海市場上,因此在包裝商品時,除了產品本身僅有的Total Solution概念外,是否能將客服同仁的售後服務當成商品的附加價值附在產品之中,並針對每套商品衍生其更多功能性,強調商品的All in one特性,讓潛在顧客為了我有而其他業者沒有的"附加價值"這類軟性創新而買單,這或許是個值得業績單位深思的方向及業績破口也不一定。

arrow
arrow

    learningcen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